2014年8月11-12日,中国法学期刊研究会2014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在甘肃省兰州市召开。年会主题是,法治中国建设背景下的中国法学期刊:历史机遇、使命和挑战。来自全国各地的120余名法学期刊工作者、法学研究者参加了会议。中国法学会副会长、学术委员会主任张文显教授莅临会议并作重要讲话,甘肃省法学会专职副会长兼秘书长相连生同志、甘肃政法学院党委书记宋秉武同志出席会议并向大会致辞,中国法学期刊研究会会长张新宝教授出席会议并作总结讲话。会议由中国法学期刊研究会主办,甘肃政法学院、国家司法文明协同创新中心兰州基地承办,北大法律信息网(北大法宝)协办。
在会议开幕式上,张文显副会长代表中国法学会向本次年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并向法学期刊界的同事们表示亲切的慰问。他指出,本次会议背景非同寻常,意义使命重大。本次年会有三个重要背景:一是2014年5月份召开的《中国法学》杂志创刊30周年座谈会、研讨会。在这次会议上,中央政法委书记孟建柱同志发来《坚持正确学术方向 繁荣中国法学研究》的祝词;中国法学会会长王乐泉同志发表重要讲话。二是2014年7月中国法学会召开了中国法学会研究会工作座谈会。在这次会议上,王乐泉同志发表了题为《乘势而上,加强建设,努力开创研究会工作新局面》的重要讲话;中国法学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会长陈冀平同志作了《强化管理服务,激化研究活力,开创研究会建设的新局面》的总结讲话。三是将于2014年10月召开的以“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快建设法治中国”为主题的中国共产党十八届四中全会。
在这些背景下,张文显副会长指出,中国法学期刊研究会的本次年会既是一次贯彻落实工作的会议、思想动员的会议,还是一次推动工作上水平的会议。他认为,我们不仅要考虑如何进一步推进中国法学期刊研究会再上水平、再出成果,还要探索怎样集中地推出一批法学研究成果,特别是推出一批有关习近平总书记法治思想的研究成果,有关党的十八大以来法治建设战略部署的、阐述深刻的思想成果,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持续不断地推动法治建设的理论历史回顾、历史梳理的科学总结成果,为十八届四中全会的召开奠定更好的学术基础,营造更加浓厚的舆论氛围。十八届四中全会之后,我们法学期刊界应集中开展对十八届四中全会重大战略部署、重要理论观点、重大理论创新的宣传;各个法学期刊应当成为科学阐释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最重要的理论平台和渠道,使得十八届四中全会的精神深入到全国各地。
张文显副会长还指出,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快建设法治中国的历史进程中,中国的法学期刊发挥了非常重要的历史作用,尤其是在引领法学创新、引领法治思潮方面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年会主要包括三项议程:
一是,根据常务理事会议的提议(8月10日晚常务理事会的决定),并遵照中国法学期刊研究会组织章程的规定,大会同意《法学评论》杂志主编秦前红教授接任中国法学期刊研究会副会长。
二是,朱广新秘书长受常务理事会委托向大会作2013-2014年度工作报告。报告回顾了过去一年的工作,简要说明了本次年会的准备情况,并对未来一年的工作出如下安排:(1)举办2-3次小型专题研讨会;(2)加强中国法学期刊网建设;(4)常务理事更换以及新增理事工作;(4)2015年年会的承办工作安排。大会通过了工作报告。
三是,秦前红主编、林来梵主编、黄文艺副主编、孙培福主编、吴岩副主编先后作主题报告。
秦前红主编在报告中提出:十八届四中全会令人期待;我国法治的现有框架相比于未来的改革捉襟见肘,它在很多情况下无法容纳改革的增量;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是政治学者和公共关系学者关注的问题,法学学者对这个问题整体看是缺席的;立法问题存在诸多值得探讨之处;不能把民主与法治割裂开来,民主是法治的前提,法治是民主的保障。作为法学期刊界的一位新任主编,秦前红教授认为,“我们当下的法学期刊自我限缩、自我审查、自我阉割太多,这当然有法学期刊与意识形态的纠结问题,但是我想如何在保持政治正确的前提下尊重我们的学术自由,保证我们理论探索的勇气,是法学期刊的必要品质。”
林来梵主编重点谈论了法学期刊论文的选题问题,他认为:法学期刊论文目前存在一个普遍现象,即大家都较为关注实践中出现的问题,对纯理论的论文兴趣不大,由此导致的后果是,法学期刊的同质化现象比较突出,分散化的个性经营不足。大家都朝实践去,就会被实践问题牵着走。林教授最后认为,“我觉得我们在关注实践导向的研究的同时也要鼓励纯理论的研究,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产生能够在学说史上留得住的文章。”
黄文艺副主编认为:孟建柱同志对《中国法学》杂志创刊30周年的祝词,对法学期刊的职能和使命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新的定位,法学期刊的职能定位可以概括为六个平台:一是法学成果的发表平台;二是法学成果的传播平台;三是法学研究组织平台;四是法学学风建设平台;五是法学人才培养平台;六是法学咨询服务平台。前两个平台是法学期刊传统的、基础性的职能,后面四个平台是从前两个平台中引申出来的,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应当加以突显和强化的职能。当然,一份法学期刊要同时建设好这六个平台确实很困难,如果一份期刊能在一两个平台建设上做好就已经不错了。
孙培福主编主要报告了自己主持编辑《政法论丛》杂志的体会:第一,要对期刊进行准确定位;第二,要有自己区别于其他刊物的独到的运作思路,即一定要坚持理性思维,不主观臆断,严格按照客观规律办期刊;第三,在稿源的获取上要有新思路。
吴岩副主编以“新时期法学期刊的社会责任”为题,从四个方面谈了自己的看法:第一,社会转型与法治中国;第二,国际规则与中国问题;第三,学术引领与专题策划;第四,规范办刊与把握规律。
研讨会分为两个环节:专题研讨和学习交流。
在首先进行的专题研讨中,甘肃政法学院学术期刊部主编史玉成教授、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法学学科执行主编刘明昭、《天津法学》杂志主编杨明光、西南政法大学期刊编辑部林士平分别以《问题意识、个性意识、品牌意识:强化学术期刊生命力的三要素》、《多维视角下的法学期刊成长路径考》、《新媒介环境下学术期刊发展机遇》、《数字化编辑环境的构建——基于学术期刊视角的分析》为题,作了专题发言。与会人员随后围绕基础理论研究选题、法学期刊论文的受众、文献综述的重要性、法学期刊的特色等问题交换了意见。
在交流学习孟建柱同志对《中国法学》杂志创刊30周年的祝词和王乐泉、陈冀平同志7月16、17日在中国法学会研究会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时,与会人员对政治与学术的关系、学术理想与社会现实需求之间的矛盾、学术期刊评价体制、编校制度、个人工作经验、办刊心得等问题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在会议闭幕式上,中国法学期刊研究会会长、《中国法学》杂志总编辑张新宝教授对年会暨学术研讨会作了总结讲话。
首先,他代表研究会对为这次会议的成功召开做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表示衷心的感谢:感谢甘肃省委、省政府、省政法委和省法学会,感谢甘肃政法学院、国家司法文明协同创新中心兰州基地、北大法宝,感谢张文显会长莅临会议并作重要讲话,感谢中国法学会研究部的领导同志亲临指导,感谢出席会议的各位代表,特别是在大会上发言的各位专家、学者,感谢主持各单元会议的副会长以及常务理事们,感谢为大会精心服务的老师们、同学们和其他工作人员。
其次,他对本次会议作了简单总结。他认为这是一次有学术含量、有理论深度、有问题意识、有对策方案的会议,既有艰深复杂的理论问题的讨论,也有对基础问题的探讨和经验交流。各位主编兰州论剑,传经送宝,使得本次会议形成了求真务实、创新进取的良好会风,同时本次会议也是一次团结、友情的会议,无论是主题设计、主题发言和评论、讨论,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再次,张会长结合自己多年的办刊经验向各位代表畅谈了自己对年会主题的一些心得体会。
最后,张会长提出三点希望:第一,希望各位代表认真学习孟建柱书记、王乐泉会长、陈冀平书记的重要讲话以及张文显副会长的重要讲话;第二,迎接十八届四中全会的召开,以崭新的风貌投身到法治中国的建设中去,发挥法学期刊的独特优势,为今后的法治建设和法学事业的繁荣做出更多更大的贡献,希望各法学期刊抓住机遇、有所作为;第三,要落实工作报告和常委理事会布置的几项工作,尤其是中国法学期刊网的建设、学风与职业道德建设、小型研讨会的组织等重点工作。
会议决定,中国法学期刊研究会2015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由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承办。
在本次年会暨学术研讨会召开的前一天晚上(8月10日晚),中国法学期刊研究会按照惯例召开了预备会议(常务理事会),到会的常务理事参加了会议。经过讨论,会议作出如下决定:第一,通过2014年年会会议议程;第二,同意《法学评论》主编秦前红教授接任中国法学期刊研究会副会长,并提请大家表决;第三,决定成立由10名专家组成的初评委员会,组织开展第三届“中国法学优秀成果奖”申报工作;第四,中国法学期刊研究会暂不办理注册登记事宜;第五,加大对中国法学期刊网的投入与建设力度,把中国法学期刊网建设成为展示各法学期刊的发展动态的重要窗口;第六,将中国法学会将拨付的经费首先投入到网站建设中;第七,应当多吸收一些对办刊有浓厚兴趣的著名学者进入中国法学期刊研究会,必要时可成立学术委员会以吸纳更多志同道合的法学优秀人才,不断扩大中国法学期刊研究会的影响力。